一、起源于日本。相传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这种球由于球托是樱桃核,太重,球飞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极易损坏,加之球的造价太高,所以该项运动时兴了一阵。
羽毛球运动是由古代的毽子球游戏逐渐演变而来的观点是人们都认可的,古代类似羽毛球的毽子球游戏在我国和其他亚洲、欧洲的国家都有记载。在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就有两人手握板状拍,对击类似羽毛球的雕版的原始稿,大约是在1390年。
印度的普那出现了一种与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极相似的游戏,球用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球制成(类似我国的毽子),板是木质的,玩法是两人相对站着,手执木板来回击球。
打每局15分,双打每局21分。单打双方各得 14分、双打双方各得 20分时,叫作“平”。“平”后,以先多得两分者为胜。双方按顺序轮换发球,每方每轮只有 1次发球权。如双打甲方先发球,得分则继续发球;失误即改由乙方。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就在中国、印度等国出现。中国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十四五世纪时的日本,也有一种羽毛球的原型诞生,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两人。
那时,这些“游戏”没有固定的规则,游戏方法大致是用于一块自制的木板或用牛犊皮做成的毽子板,两人、三人或四人击打一个用鸡毛或羽毛插在不同物质制成的球托上的“毽子球”。人们公认的现代羽毛球运动是在1873年,在英国。
网友分享:那时,这些“游戏”没有固定的规则,游戏方法大致是用于一块自制的木板或用牛犊皮做成的毽子板,两人、三人或四人击打一个用鸡毛或羽毛插在不同物质制成的球托上的“毽子球”。人们公认的现代羽毛球运动是在1873年,在英国。
羽毛球起源於亚洲,是种类似毽子de游戏。相传十九世纪前后,在印度孟买有种两人分别站在网的两边,以木拍对击插有羽毛的绒线团的游戏,名叫「普那」。1860年左右,一位从印度回国的英国退役军官,将这游戏介绍到英国。这种。
二、出现在印度 大约至18世纪时,印度的普那出现了一种与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极相似的游戏,球用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硬纸板,中间插羽毛球制成(类似我国的毽子),板是木质的,玩法是两人相对站着,手执木板来回击球。三、诞生。
是一种球类运动啊 以球命名而已 打得球是羽毛球(羽毛做得,或者做成羽毛的样子)。